在腾龙博源装修公司,有这样一群人,他们或许身处不同岗位,却怀揣着同一个目标 —— 用专业的技能和饱满的热忱,将业主心中对家的憧憬变为现实。从设计图纸上的一笔一划,到施工现场的一砖一瓦,再到服务过程中的一言一行,每位员工都在用自己的方式,为公司的口碑添砖加瓦。
设计团队:让创意落地,让需求生根
上午 9 点,设计部的办公室里已经响起了键盘敲击声和讨论声。首席设计师周敏正对着电脑屏幕,修改着一套婚房的设计方案。屏幕上,客厅的背景墙原本是纯色乳胶漆,她根据业主 “喜欢旅行” 的喜好,改成了世界地图墙纸,还特意在角落标注了 “预留展示架位置,摆放旅行纪念品”。“设计不是凭空想象,得钻进业主的生活里去。” 她边说边在图纸上补充细节,铅笔尖在纸上留下细密的痕迹。
10 点半,周敏带着助理去见新客户。刚走进小区,她就掏出手机拍下单元楼的外立面:“这栋楼是欧式风格,业主的装修风格最好能与之呼应。” 见到业主后,她没有急于展示案例,而是先问了一串问题:“家里有老人小孩吗?做饭频率高不高?喜欢在家招待朋友吗?” 业主提到 “担心开放式厨房油烟大”,她立刻拿出平板展示之前做过的 “可推拉玻璃隔断” 方案:“做饭时关上隔断,平时打开保持通透,兼顾实用与美观。” 两个小时的沟通,她记满了三页纸,临走时还不忘叮嘱:“您把喜欢的装修图片发给我,我晚上加个班,明天给您出初步草图。”
下午 3 点,设计部的 “方案评审会” 准时开始。设计师小李展示的儿童房方案被周敏指出了问题:“书桌高度 1.1 米,孩子现在用合适,三年后就嫌矮了,得做成可升降的。” 她拿出卷尺比划着:“椅子也要选带靠背的,保护孩子的脊椎。” 评审会结束后,小李红着脸修改方案,周敏走过去拍拍他的肩膀:“咱们设计的不是房子,是能住十年、二十年的家,得多想几步。”
施工团队:在细节里打磨品质
清晨 7 点,施工队长张强已经在工地上转悠了。他戴着安全帽,手里拿着巡检表,挨个检查材料堆放情况:“瓷砖要竖着放,不能平堆,避免受压变形。” 看到木工师傅切割板材时没戴防尘口罩,他立刻从工具包里掏出一个递过去:“公司发的防护用品得用上,身体是本钱。”
9 点,瓦工刘师傅正在贴卫生间瓷砖。他先在墙面弹出水平线,然后用齿形抹子均匀涂抹砂浆,每块瓷砖贴上后都要用橡皮锤轻轻敲打:“敲三下,听声音就能知道空不空。” 徒弟觉得他太较真,他却指着墙角说:“你看这缝,必须用十字架卡着,宽了窄了都不行,业主验收时第一眼就看这个。” 中午吃饭时,他掏出手机翻看公司的 “工艺标准手册”,上面用红笔圈着 “38 项精工要求”—— 这是他随身携带的 “教科书”。
下午 2 点,突然下起了暴雨。电工王师傅正在穿线,发现阳台的雨水顺着窗户缝流进了房间。他立刻找来抹布堵住缝隙,又搬来水桶接水:“这些电线要是受潮短路,麻烦就大了。” 等雨停后,他没有立刻继续干活,而是重新检测了所有线路的绝缘值:“必须确保万无一失才能通电。” 虽然耽误了进度,但他说:“安全比啥都重要,咱们博源的工人,不能拿业主的安全开玩笑。”
质检与售后:为品质保驾护航
上午 8 点半,质检员赵姐准时出现在刚完工的工地。她戴着白手套,沿着墙面轻轻擦拭:“乳胶漆要是没刷匀,手套上会有粉痕。” 走到厨房,她打开水龙头测试水压,又俯身查看橱柜下方的封边:“这里没封严实,会进蟑螂。” 她的巡检表上列着 50 项检查内容,小到开关面板的缝隙,大到吊顶的平整度,一项都不能少。
10 点,赵姐在一户即将竣工的房子里发现了问题:主卧的地板有块颜色略深。她立刻联系项目经理:“这是安装时不小心蹭到了漆,必须更换新的,不能用补漆掩盖。” 项目经理觉得 “不影响使用”,她却态度坚决:“业主花了几十万装修,凭啥要接受有瑕疵的房子?咱们博源的口碑,就是在这些小事上立起来的。”
下午 2 点,售后专员小林接到业主电话:“家里的水龙头漏水了。” 她一边在系统里登记信息,一边安抚业主:“您别急,我现在安排师傅过去,半小时内到。” 挂了电话,她立刻联系离业主家最近的维修师傅,又给业主发去师傅的照片和工号:“这是咱们公司的李师傅,持证上岗,您放心。” 傍晚回访时,业主笑着说:“师傅不仅修好了水龙头,还帮我检查了其他水管,太贴心了。”
5 点半,小林整理当天的售后记录,发现有位业主反映 “墙面出现小裂纹”。她立刻查阅施工档案,发现这户是去年冬天装修的,判断是 “季节性干燥导致”。“明天让油工师傅去修补,顺便给业主讲讲墙面保养知识。” 她在记录本上写下处理方案,又在日历上标注 “三个月后回访”—— 在腾龙博源,售后不是结束,而是服务的开始。
职能团队:用服务支撑前线
行政专员小陈的一天是从 “鸡毛蒜皮” 开始的。早上 8 点,她已经把会议室的桌椅摆得整整齐齐,投影仪调试完毕,连矿泉水都拧开了半圈。“9 点有客户来签合同,细节不能出岔子。” 她检查着合同文本,确保每一页都盖好了骑缝章,然后把笔一一摆放在签约位置。
10 点,仓库管理员老郑正在核对材料清单。“这批石膏板的型号不对,业主订的是防潮型。” 他立刻给供应商打电话:“必须今天下午换货,耽误了工期你们负责。” 挂了电话,他在材料验收单上写下 “拒收”,又在旁边标注 “型号不符”。“材料是装修的骨头,骨头不好,房子能结实吗?” 他边说边把合格的木料整齐码放,每堆都用标签注明 “客户姓名 + 使用位置”。
下午 3 点,人力资源部的王姐在培训室给新员工上课。她没有照本宣科,而是拿出公司的 “工艺标准视频”:“大家看这段,瓦工师傅贴砖时为什么要敲三下?因为空鼓率不能超过 5%。” 她还邀请老工人来分享经验,电工李师傅拿着自己的 “工具包” 展示:“这是测电笔,这是剥线钳,咱们干活不仅要会用,还要知道原理,遇到问题才能自己解决。”
傍晚 6 点,小陈开始统计各部门的办公用品需求。看到设计部申请了 10 支绘图笔,她特意备注 “要 0.3 毫米的细尖款”—— 她记得设计师们说过,细尖笔能画出更精准的线条。下班前,她把明天的工作计划写在便利贴上:“给工地送防暑药品、提醒师傅们交考勤表、准备下周的团建物资”,贴在电脑上,确保第二天不会遗漏。
团队协作:让温暖传递
周三中午,工地食堂加了道菜 —— 红烧排骨。这是行政部特意为施工师傅们准备的,“最近天气热,给大家补补体力。” 小陈推着餐车到各个工地送饭,看到瓦工刘师傅的手套磨破了,立刻从包里掏出一双新的:“这是公司新到的防割手套,试试合不合手。”
下午 4 点,设计部的周敏突然接到施工队的电话:“业主临时想改电视背景墙,我们拿不准尺寸。” 她放下手里的活儿,带着卷尺就往工地跑。现场和师傅们一起测量、画图,半小时就确定了新方案。“咱们是一个团队,前线有需要,后方必须跟上。” 她擦着汗说,脸上却带着笑意。
月底的表彰会上,赵姐把 “质量之星” 的奖状颁给了刘师傅。“他贴的瓷砖,空鼓率为零,业主点名表扬。” 刘师傅不好意思地挠挠头:“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,设计师放线准,材料也好,我就是按标准干活。”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,这掌声里,有认可,更有团队成员间的相互成就。
在腾龙博源装修公司,无论是设计师、施工师傅,还是行政、售后人员,每个人都像一颗螺丝钉,在自己的岗位上紧紧咬合,共同支撑起公司的运转。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,但正是这份对专业的执着、对细节的较真、对团队的热忱,让 “腾龙博源” 这四个字,成为了 “放心”“靠谱” 的代名词。因为他们知道,自己装修的不只是房子,更是无数家庭的幸福与期盼。